政策解读 | 《上海碳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方案》,未来五年企业的机遇与应对策略
行业新闻 付容格 2025-08-21 15:59

作为全国首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上海的碳市场建设始终走在前列。2011年启动试点、2013年正式运行,2025年2月《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搭建基础制度框架……


2025年7月,《上海碳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方案(2026-2030 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的印发。这份覆盖未来5年的政策蓝图,深度衔接“双碳”目标,将上海打造为国际影响力的碳交易、碳金融、碳定价和碳创新中心。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减排责任的明确,更暗藏绿色转型的战略机遇。


企业最关心的3个问题:我的企业会被纳入碳市场管理吗?配额有偿比例提升会增加成本吗?如何通过碳市场政策实现降本增效?本文将基于《行动方案》核心内容,为企业拆解政策要点与实操路径。


01

核心改革:市场扩容+配额优化

企业范围与成本结构重构

分阶段扩容明确,这些企业2026年起必须“入局”

《行动方案》最直接的变化是扩大覆盖范围、降低纳管门槛,企业需关注两个关键节点:


2026年起:石化化工等高载能行业、数据中心纳管门槛降至年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水上运输业降至8万吨。大量此前未达标的中小型相关企业将被纳入,需履行报告、核查、交易、履约义务。


2028年起:年排放1万吨及以上的高校、医院等公共机构逐步纳入;同时研究将氧化亚氮、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将纳入统计。


此次扩容打破了以往“工业主导”的格局,向公共服务、全温室气体类型延伸,相关企业需要提前核查排放量,判断是否进入管控名单。

配额管理调整:有偿比例提升倒逼减排,新兴产业获倾斜

配额管理调整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本与战略,有以下三点需要关注:


总量控制更灵活:对排放稳定行业试点总量控制,避免无序减排冲击产业;为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预留配额空间,提供发展缓冲。


有偿分配比例明确:2027年有偿发放比例≤8%,2030年进一步提高,且分行业设差异化比例及激励系数。“免费拿配额”的时代将成为过去式,减排不力的企业将面临购配额成本,而主动减排的企业也可通过交易从中获利。


配额结转规则细化:进入全国碳市场的企业结余配额可分三年结转,解决跨期使用模糊性,便于制定长期减排计划。


02

机制创新:从强制减排到自愿激励

绿色竞争力培育新路径

自愿减排成“加分项”,碳足迹与披露成竞争关键

《行动方案》鼓励企业通过自愿行动提升竞争力:


产品碳足迹管理:建立全生命周期溯源体系,“碳身份”将成绿色消费市场、国际竞争的重要门槛,出口企业可借此突破“碳关税”壁垒。


温室气体信息披露:推动企业主动公开排放数据,透明的碳管理表现将成投资者、消费者评估 ESG 水平的核心指标,助力赢得市场信任与资本青睐。

碳普惠与大型活动碳中和:企业参与社会减排

通过碳普惠扩大社会参与,企业可借力提升品牌价值:


碳普惠覆盖生活场景:将绿色出行、节能降耗纳入核算,建立个人碳信用体系。企业支持员工绿色通勤、推行办公节能,可将员工减排量转化为碳管理成果,增强内聚力与品牌形象。


大型活动碳中和示范:政府及国企带头推动演出、赛事碳中和。企业参与或承办活动时,可通过购配额、开发减排项目实现碳中和,彰显绿色责任,提升公众认可度。


03

新旧政策对比:从“框架”到“落地”

政策确定性显著增强


与2025年2月的《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相比,《行动方案》实现质的突破:


从“原则性规定”到“量化指标+时间节点”的转变,让企业能更清晰规划减排路径。


04

企业碳转型破局路径:

锚定趋势的四大应对策略


面对碳市场改革趋势,企业需以“精准识别、提前布局、借势借力”为原则,将挑战转化为转型动能。


一是碳盘查先行,筑牢合规底线。对照2026年石化、数据中心等行业年排1万吨起纳管,及2028年公共机构同标准纳入的节点,企业需优先开展全范围碳盘查,精准核算排放量及来源,明确是否进入管控名单。高载能、航运、公共服务等重点行业更要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避免因数据不合规面临履约处罚,为减排规划打基础。


二是动态规划减排策略,降低成本压力。结合2027年有偿配额≤8%、2030年比例提升的节奏,提前布局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替代等技术改造,从源头减碳。对排放稳定环节,可利用结余配额分三年结转规则优化使用效率,平衡短期成本与长期目标,同时关注分行业激励政策,争取新兴产业配额预留支持。


三是布局自愿减排,抢占绿色先机。主动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体系,通过认证强化供应链低碳管理,筑牢国际竞争“碳身份”优势;积极开展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以透明数据提升 ESG 评级,吸引绿色资本。有条件的企业可开发碳减排项目,将生态价值转经济收益,借碳普惠机制增强凝聚力,塑造责任品牌。


四是借力专业服务,提升转型效率。依托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的碳排放核算、政策解读、体系建设等服务,可规避政策理解偏差风险;同时,借助碳足迹认证、减排项目开发等支持,也可帮助企业加速绿色转型,聚焦核心业务创新。


05

ICAS英格尔认证

助力企业抓住绿色转型机遇


此次《行动方案》的发布,是上海碳市场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对企业而言,既是减排责任强化,更是绿色转型的战略机遇。主动适应政策、布局碳管理、善用市场机制与专业服务,才能在低碳时代竞争中占据优势,成为绿色经济引领者。


在这一发展趋势下,ICAS英格尔认证也愿助力企业稳步前行。ICAS英格尔认证作为国内权威第三方认证与可持续发展服务机构,拥有中国(CNAS)、英国(UKAS)和美国(ANAB)多重认可,认证规模居全国认证机构前列,创新板块居全国前十(来自CCAA发布的《2023认证机构发展报告》)。在可持续发展领域,ICAS英格尔认证取得了AA1000审验资质,荣膺碳标签授权评价机构、零碳工厂评价机构、首批零碳园区评价服务资质的机构,也是“CDI绿色双碳百园计划”成员,认定AAA级低碳服务能力,并牵头起草了《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管理体系 要求》、《企业供应链 ESG 管理评价规范》与发布。


从服务体系来看,在企业碳管理方面,ICAS英格尔认证可以提供碳排放核算与报告服务,帮助企业准确掌握自身碳排放情况,为制定减排策略提供依据;在产品碳足迹领域,能开展碳足迹认证,助力企业提升产品的绿色竞争力;对于碳减排项目,可提供项目全流程服务,确保项目减排效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能为企业提供碳市场政策解读、碳管理体系建设等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碳市场改革要求,抓住绿色发展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智慧化碳管理方面,ICAS英格尔认证与上海钢联、易碳数科签署合作搭建 “废钢行业碳足迹智能管理平台”,作为国内首个聚焦废钢加工配送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智能化平台,是响应国家“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战略的创新实践,也是ICAS英格尔认证以专业赋能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布局。


欢迎一键咨询或联系ICAS顾问,助力您的企业精准识别政策趋势,提前布局碳减排策略,抢占绿色转型机遇!



供稿:姚洪波


编辑:付容格


审核:付立君


#行业新闻

阅读 86

猜你喜欢
ICAS英格尔认证赋能大宝山矿业,领跑矿业ESG转型
ICAS英格尔认证赋能大宝山矿业,领跑矿业ESG转型
白皮书首发!2025年EcoVadis评分提升实操指南
白皮书首发!2025年EcoVadis评分提升实操指南
ICAS英格尔《组织型碳盘查》培训圆满收官,携手昆山开发区共筑绿色发展新未来
ICAS英格尔《组织型碳盘查》培训圆满收官,携手昆山开发区共筑绿色发展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