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工厂评价】新规前瞻:碳管理、产品绿色化成核心考核项,企业应对10 大关键动作
行业新闻 刘赟 2025-09-12 13:04

为了更好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切实提升绿色化水平,GB/T36132-2025《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征求意见稿)发布,相较2018版的GB/T 36132《绿色工厂评价通则》,该标准作为绿色工厂认证的核心依据,其评价框架及核心理念具有显著调整,新增产品绿色化指标,强化碳管理、供应链绿色化及信息披露强制要求。评分引入“基准值+引领值”量化标准,使评价更加客观。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新版标准的实施将直接影响绿色工厂认证资格获取、市场竞争力构建及低碳发展战略落地。需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


1、新版标准设定的申报硬性要求有哪些新增与调整?

2、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变革点如何影响企业得分?

3、企业应通过哪些系统性措施满足新规要求,实现绿色工厂认证与运营升级?

01

申报准入门槛

九项硬性要求明确,缺一不可


GB/T 36132-2025 版标准进一步细化绿色工厂申报的基础条件,明确九项强制性要求,均为 “一票否决项”,企业需全面满足方可进入评价环节:

合规性要求

企业需依法登记设立,近三年内未发生安全、质量、环境保护等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未被列入相关失信惩戒名单,且需提供主管部门出具的合规证明材料。

绿色工厂管理制度

需建立健全绿色工厂专项管理制度,明确绿色生产、低碳运营相关工作职责与权限,强调最高管理者对绿色工厂建设的领导责任,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落地。

绿色低碳中长期发展规划

需制定正式的绿色低碳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周期不少于 3 年),明确年度目标、关键指标及实施方案,且指标需具备可量化性(如单位产值碳排放量下降率、可再生能源占比等),并覆盖新版标准评价指标要求。

管理体系认证与运行

需依据 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GB/T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 23331(能源管理体系)或等效国际标准,建立并保持四大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且需提供体系认证证书或第三方审核报告。

绿色供应链建设

需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机制,包括供应商选择(优先筛选环保合规、节能型供应商)、风险分级(按环境风险等级分类管控)、审核监督(定期开展供应商绿色合规审核)、绩效评价(建立供应商绿色绩效评分体系)及应急管理(制定供应链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同时优先采购节能、节水、节材类产品与服务。

设备能效与产能合规

严禁使用或生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列明的淘汰类生产工艺、装备及产品;近三年内新增投入使用的主要用能设备,需符合国家强制性能效标准 2 级及以上要求;涉及能源消耗限额与工业用水定额的领域,需满足国家强制标准 2 级及通用值要求。

计量设施配置与管理

依据 GB 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24789(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配备能源、水资源及其他资源计量器具,实现分类计量(按能源 / 水资源类型、生产环节、车间分区计量),确保计量数据准确、可追溯。

污染物排放管控

污染物排放浓度需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满足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需提供近一年内第三方监测报告及环保部门总量核定文件。

温室气体核算与信息披露

需依据 GB/T 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 32151(各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同时需编制并公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绿色低碳发展年度报告,披露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实施成效及关键指标数据。

02

评价指标体系

聚焦低碳与全生命周期管理


新版标准对 GB/T 36132-2018 版的五项评价指标进行优化调整,部分指标名称与考核重点发生显著变化,具体调整对比及解读如下:


评分机制:“基准值+引领值”量化评分

新版标准采用百分制评分体系,引入 “基准值” 与 “引领值” 双标准,实现评价结果的客观化与精准化:


基准值:设定为行业平均水平,反映该指标的行业基础达标要求;

引领值:设定为行业前 5% 水平,代表该指标的行业先进标准;

评分规则:指标实际值低于基准值的,该项得 0 分;达到或超过引领值的,该项得满分;


介于基准值与引领值之间的,按 “(实际值 - 基准值)/(引领值 - 基准值)× 指标分值” 折算得分。


该机制意味着企业仅满足 “基础达标” 已无法获得高分,需以 “行业先进水平” 为目标,通过技术升级、管理优化实现指标突破,方可在绿色工厂评价中占据优势。

03

企业系统性应对策略

确保合规与竞争力提升


针对新版标准要求,企业需从管理、技术、数据、披露等多维度制定应对方案,建议按以下十大步骤推进:

开展差距分析与清单梳理

对照新版标准九项硬性要求与五项评价指标,逐项开展自查,识别企业在碳核算、供应链管理、产品绿色设计等领域的差距,形成问题清单与改进计划,明确责任部门与完成时限。

建立温室气体核算与核查机制

依据 GB/T 32150、GB/T 32151 标准,搭建企业级碳排放核算体系,明确碳排放源(能源消耗、生产过程、废弃物处理等),定期开展内部核算,并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核查,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制定绿色低碳中长期规划

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编制正式的绿色低碳中长期规划,明确年度量化目标(如 2025 年单位产值碳排放下降 8%、可再生能源占比达 15%),并分解至生产、采购、研发等部门,纳入绩效考核。

强化四大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

对已建立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能源管理体系进行优化,补充绿色工厂相关管控要求(如供应链绿色审核、碳足迹管理),定期开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确保体系与新版标准要求匹配。

推进生产设备与工艺升级改造

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落后产能与高耗能设备;加大节能、节水、减碳技术投入,如更换节能电机、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配套分布式光伏电站,留存改造投入凭证与成效监测数据。

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体系

在研发环节融入生态设计理念,依据 GB/T 24256 开展产品绿色设计并出具验证报告;优先对核心产品开展碳足迹核算(依据 GB/T 24067),逐步提升绿色产品产值占比,形成产品绿色竞争力。

完善资源计量与信息化管理

按 GB 17167、GB/T 24789 要求,补充完善能源、水资源计量器具,实现分类、分区精准计量;搭建资源管理信息化平台,实时采集计量数据,确保数据可追溯、可分析。

规范绿色供应链管理流程

制定绿色供应商准入标准,将环保合规、能源效率等指标纳入供应商选择体系;建立供应商定期审核机制,开展绿色绩效评价,推动核心供应商同步提升绿色管理水平。

编制并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

按新版标准要求,建立报告编制流程,每年定期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绿色低碳发展年度报告,重点披露绿色规划、碳排放数据、节能降碳成效、产品绿色化进展等信息,确保披露内容真实、完整。

开展内部能力建设与持续改进

组织开展绿色工厂标准、碳核算、绿色设计等主题培训,提升员工专业能力;将绿色工厂指标纳入内部审核范围,每季度开展指标监测与分析,对照行业引领值持续优化,形成 “计划 - 执行 - 检查 - 改进”(PDCA)的闭环管理。

04

ICAS英格尔认证

为绿色工厂零碳转型筑牢支撑


GB/T 36132-2025《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体现了国家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坚定导向。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绿色工厂建设不仅是认证需求,更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路径。建议企业尽早启动新规适配工作,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落地方案,必要时可咨询专业认证机构获取技术支持。


ICAS英格尔认证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一批领先的国际性认证与可持续发展服务机构,拥有中、美、英三国国际认可资质,也是率先布局双碳、可持续发展、AI等领域服务领域的资深认证机构,已得到国家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官方认可备案,并取得中国节能协会批准的首批零碳园区评价机构授权,荣获碳标签授权评价机构、零碳工厂评价机构等称号,牵头起草《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管理体系要求》等多项标准,可为企业提供具有前瞻性与实际价值的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指导,并为工厂提供专业有力的支持。


典型案例如,2024年年初和年中,佛山容声冷柜公司获得由ICAS英格尔认证颁发的绿色工厂和零碳工厂双认证。这一目标的达成,源于科学的布局规划,ICAS英格尔认证的可持续发展整体解决方案给出了具体实施路径,公司通过余热余压回收、屋顶光伏铺设等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温室气体核查开始陆续完成产品碳足迹核算、能源管理体系认证、EPD-Ⅱ认证,最终达成碳中和。凭借其扎实的环保基础和先进的节能技术,获得了“绿色工厂”和“零碳工厂”认证,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绿色发展水平,成功实现“零碳”转型。



ICAS英格尔认证关于“绿色工厂、零碳工厂”建设提供的服务内容全面覆盖了绿色工厂、零碳工厂评价与认证、专项提升和建设指导三大领域。通过第三方评价确定绿色工厂、零碳工厂的类型与级别,并颁发证书。针对企业在零碳转型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ICAS英格尔认证将制定专项提升方案,帮助企业聚焦关键问题,实现突破,助力各省市绿色工厂、零碳工厂建设迈向新台阶。


供稿:葛芳芳


编辑:付容格


审核:付立君


#行业新闻

阅读 1

猜你喜欢
最高奖励100万!江苏零碳工厂新政发布,申报条件、标准全解析
最高奖励100万!江苏零碳工厂新政发布,申报条件、标准全解析